解放思想的价值判定
摘要:解放思想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钥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动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解放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必然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拓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放思想;社会实践
从哲学上讲,价值就是事物(客体)能够满足人(主体)的一定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物质的形式,也包括精神的形式。正确判定价值,一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难题。价值判定的基本功能是为实践确定方向、目标和基本原则。价值判定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思想、行为选择。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但有强烈的现实感,而且有深沉的历史感;它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自觉性、创造性精神的反映,而且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逻辑的延伸。解放思想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钥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动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解放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必然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拓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解放思想的理论基础
解放思想的问题,本质上是个哲学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解放思想的理论基础。解放思想突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最根本的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理论,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也就是不懂得实践的意义,尤其是人民群众实践的意义。所以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于是科学地解决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而能正确地解释世界,具有科学性、真理性。“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因为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最好说明。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也就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开始就不把自己的理论作为教条。马克思开始理论活动时就申明,他们不想教条式预测未来,而只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恩格斯认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们在实践上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理论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后,马克思、恩格斯为不同版本写了多篇序言,这实际上是根据实践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对原来的某些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在1872年的德文版和1882年的俄文版序言中表现尤为明显。在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肯定《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列宁十分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的重要思想,并在继承和发展这一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列宁还在《共产主义》一文中指出,贝拉•库恩不顾实际情况,根据马克思的引文全盘否定德共中央的策略,“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4]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列宁出色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重大历史问题。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作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考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解放思想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始终。30多年前,改革开放由解放思想开始。30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无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可以说,改革开放的30多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多年。解放思想贯穿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贯穿于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过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早在1978 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5]江泽民同志也说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6]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和多次讲话中继续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2007 年6 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其中首要一条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他说:“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同年10 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正是有了这一“法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才得以顺利进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才会不断增添新内容,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了更大的理论容量和创新空间。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7]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1978 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吹响思想解放的第一声号角,经历了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1997 年江泽民“5.29”讲话和党的十五大摆脱姓“公”姓“私”的羁绊,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到2007 年胡锦涛“6.25”讲话和党的十七大确立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理念,30多年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解放思想,随时抛弃过时的、不合实际的旧思想,自觉接受在新的实践中产生的新观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了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目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我们必须把发展的新起点同时作为解放思想的新起点。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解放思想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30多年前思想解放的春雷,引领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30多年后的今天,在新形势下以新的勇气进行思想解放,将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兴旺。
三、解放思想的社会实践向度
解放思想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认识统一的过程。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勇于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统一思想。笔者认为,当前解放思想的社会实践向度,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解放思想需要永不自满。有的人沾沾自喜于已有成绩,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这阻碍了改革开放,阻碍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这样的心态下,怎么可能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没有可骄傲的资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清差距,急起直追,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
2.解放思想需要无私无畏。有的人怕犯错误,怕丢乌纱帽,怕改革损害个人的利益而招致怨恨,所以当改不改、当断不断。应当看到,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如果畏首畏尾,丧失发展机遇,就无法赢得挑战;表面看不犯错误、不得罪人,实际上是要犯历史性大错误的,是要得罪大多数人的。亿万人民的思想解放,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阻力。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立志于向人民负责、向历史负责的共产党人尤其不应患得患失。
3.解放思想需要科学精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是解放思想;头脑发热,空想蛮干,不是解放思想;“打擦边球”,“闯红灯”,也不是解放思想。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既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思维,又破除对西方学说的教条思维,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地研究新情况,灵活地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践在不断发展,认识在不断深化,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其实践性。在发展着的实践中发展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着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这既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也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当前,只有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才能真正抓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的本质和核心。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先导;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和发展的速度。
参考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9.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4][7] 列宁全集:第3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28、143.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6] 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6.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肖文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