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障碍与策略
——以福州市八个县辖下6个村为例
摘要:建设农村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需要,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可靠保证。要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学习投入,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构建保障学习的长效机制,促进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福州;学习型组织;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最终推动者、执行者和实践者。建设农村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需要,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可靠保证。
笔者以福州市八个县辖下的6个村的学习型农村党组织建设为例,对其意义、问题、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本次调查抽取了福州市六个县下的6个村进行了实地查看、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个别谈话,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8份,有效问卷166份。抽取的样本村有:连江县下屿村。下屿村有连江县坑园镇第一村的称号,村里靠养殖海带、虾、牡蛎、龙须菜,加上网箱经济鱼类养殖、加工,以及近海捕捞生产,为连江三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闽清县后垅村,后垅村是云龙乡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2366人,耕地面积1548.1亩,林地面积12181亩,盛产芙蓉李、白地瓜、白蘑菇等经济作物。闽侯县上寨村,位于白沙镇东南部,全村山地面积5800亩,耕地面积1460亩,2010年村财政收入4.5万,人均收入5017元。永泰县赤岭村,地处永泰县西部,与三明中仙乡相邻,以山地为主,面积8.3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507人,村民居住分散,地理条件较为恶劣。罗源县王认村,隶属洪洋乡,是畲汉聚居的村子,地处偏僻,村民以耕地为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平潭县韩厝村,位于平潭县北部,耕地面积894亩,是全县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以种植花生、地瓜、水稻为主。
一、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障碍
调查数据显示,样本村近年来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党员所占比例偏小。问卷调查显示,这6个村中的党员中,45岁以上占49.30%,20-35岁的仅占23.08%。这些年龄偏高的老党员思想观念陈旧,对党中央的指示、文件的精神理解不够深入,贯彻也不到位。加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头脑相对灵活的中青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而留守的一些青年农民,由于长期在农村学习生活,不同程度地受到小农意识、封建习俗和家族观念的影响,缺乏上进心。虽然近年来,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工作。但由于受经济、政治和任职年限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村官不能安心工作,往往身在农村心在城,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应有的作用。这就使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发展农民党员都有困难,党员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其次,党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所占比例较小。问卷调查显示,这6个村共有党员28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13人,约占党员总数的4.54%;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有56人,约占19.58%;初中文化程度的126人,约占44.05%;小学文化程度的83人,约占29.02%;文盲8人,约占2.08%。由于受到农村教育水平的制约,农村党员大部分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而只有少数人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
(二)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县、乡党政部门只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不够,不重视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学习活动。加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在农村工作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烈。通过走访观察,这6个村的一些党员干部,在上班期间,抽烟、泡茶、聊天、看报纸,并没有把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调查问卷也显示,有56.29%的党员认为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是读读文件、看看报纸,搞搞样子给上级领导看,只有19.58%的党员对学习感兴趣。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年“基层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状况调查”显示:基层公务员的作风综合得分80.48,其中思想作风得分为83.6,列在第一位;生活作风得分83.5,列在第二位;领导作风得分81.2,居中;学习作风得分77.8,次低;工作作风得分76.3,最低。本次调研面向的是区、县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级及其以下、具有国家行政编制的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其学习作风在五项调查项目中列第四位。与基层农村党组织及其成员相比,他们的学历水平要高,整体素质要强,学习意愿和学习习惯要有优势,由此可见基层农村党组织学习力相对又差了一个层次。此外,个别党员的党性意识弱化。一些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为群众谋利益的服务意识不高,而是为一已私利,存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不能自觉地履行党员义务,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掌握不深、不透,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也就不到位。
(三)学习投入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这6个农村基本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其中只有6个村的村支部有一个图书室,里面只有少量的图书、杂志、报纸,但这些书和杂志也是少有人看,大多数党员只是在早晨上班时翻翻报纸。有些村条件十分简陋,图书室、会议室、学习室就合在一间。大部分的农村都缺乏必要的学习活动经费,因此也无力组织外出学习。此外,很多农村党员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在农忙时忙农活,闲暇时间或自己跑运输、搞建筑,或做生意,根本没时间学习。
(四)学习形式单一
通过走访发现,这6个村在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村级党组织党员大多数只是在领导检查或集中活动时组织学习,或者是开会研究某些事项和问题时顺便学习。学习的方式一般都是读读指示、读读文件、念念报纸,随便讨论一下,流于形式,枯燥单调,缺乏吸引力和创造力。由于受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党组织极少组织党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党员也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有专业人士进来讲解政策法规。
(五)学习内容与实践脱节
由于县、乡党政部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不重视,加上农村党员干部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因此学习活动容易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带有很强的狭隘性。通过走访发现,这6个村的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仅仅把学习的内容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仅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缺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治常识、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更加不会投身到实践活动中,缺乏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的学习意识。这样一来就脱离了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缺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诚意。
(六)缺乏长效的学习保障机制
通过调研发现,这6个村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学习保障机制。没有形成对党员干部和有文化基础的农民进行定期培训的制度,不能有效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的文化素养,不利于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没有建立学习考勤制度和学习档案。农村党组织的学习活动普遍存在“虎头蛇尾”和“以点带面”的情况,活动发动声势浩大,后期督导检查不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和偶然性、突击性学习较多,没列入长期规划。制度的缺失和执行不到位,严重阻碍了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二、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策略
(一)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保障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的政治经济待遇,鼓励大学生长期在农村任职,利用好大学生这一宝贵人才资源。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党内最基层、最年轻的一支队伍,拥有无限的青春活力,有强大的奋力拼搏的精神,与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相比,学历高,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眼界宽,接受新鲜事物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他们这一优势,让他们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指示精神上。其次,县、乡党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人才支持力度,把有技术、有文化、学习能力强且善于做基层工作的人才派驻到农村,带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再次,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如基层党校学习、远程网络教育和各种培训班,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领导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的骨干力量。最后,充分利用因经济危机带来的农民工返乡高潮这一机遇,把那些有文化、懂技术的村民作为党的重点培养对象,积极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使他们成为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提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县、乡党政部门要提高对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活动的宣传引导。要改变以往重经济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式,积极深入农村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要组织一批理论专家形成学习宣讲团,深入农村基层,宣传党的十七大、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中央领导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海西建设战略等,努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要强化党性教育,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农村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和党的政策,深刻理解党的纲领和宗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好物质利益的追求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关系,提高自觉抵御由社会转型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的能力,强化公仆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例如,连江县敖江镇党委在镇机关建立起“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设立“党的领导、领袖风范、勤廉风采、以史为镜、廉政艺苑、自律共勉、警钟长鸣”等20个版面;还将78位机关干部撰写的“廉政诺言”,制作成2个“自律与共勉”板面,供党员干部观摩学习。在村居设立“三资”监管展示厅、“五要”工程展示栏和“党务公开示范村”等,成为镇村干部党员廉政文化学习教育示范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值得各个乡镇的借鉴。
(三)不断加大学习投入
上级党组织要在财政上对农村提供支助、鼓励社会、企业捐助,增加农村的学习经费。在经费的安排使用上,应当舍得投入,适度投入。每个村要为农民党员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完善各类学习设施。包括提供固定的学习场所、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开展必要的考察和调研活动、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等。建立和完善农村书屋,丰富技术科普等各个种类的书籍。创建村居文化宣传栏、科普知识栏、农村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和场所,为农村文化宣传创建基地。此外,还要定期开展交流读书体会活动,利用晚上或农闲时间组织学习。
(四)大胆探索、创新学习方式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结合本村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坚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途径、渠道,使学习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易于接受,更加富有成效。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拿张报纸念一念,打着瞌睡听一听”的索然无味的做法,采用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才能吊起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胃口。一组织开展社科普及宣传周、书香满榕城、全民阅读工程、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一个开放、互动、浓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方便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共享。二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和优势,开设网上论坛、网上专栏,使网络成为农村党员学习的新途径。还可以通过“红色”手机短信提醒病虫害的防治,传播生活小常识等。三可以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主题活动、专题讲座讲坛、报告会、专题电视片、主题学习教育、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同时继续加强和改进党员流动课堂、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和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方法,为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可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适时派出党员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及时请党务理论工作者、农业技术专家、致富能手到基层党支部讲授理论、传输经验等。
(五)不断丰富学习内容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书本知识的根源,因此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和向群众学习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实践、新要求,要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首先,应在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上,不断拓宽学习内容的广度,特别要结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和农民党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现行农村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农业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要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学习实践培养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从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8]最后,要融入到农民群众中,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虚心向农民群众请教,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可以结合“再就业工程”,组织对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邀请致富能手、“土专家”或“田秀才”现场讲解,传授致富经验。
(六)构建保障学习的长效机制
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机制上,要建立检查督导机制,采取定性+定量、日常+集中的考核方式,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把学习考勤、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建立学习效果反馈机制,党支部要定期检查党员的学习情况,包括检查自学的笔记、学习出勤情况等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将检查结果、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反馈给支部领导班子和考核领导小组,并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不断完善制度;健全评优激励制度,依据考核结果适当增加政治激励和经济奖励。将每位党员全年的学习情况同干部考核、年终考评结合起来,对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党员优先提供推荐外出学习培训机会,把获得培训、学习机会视为对党员的奖励,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推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党员干部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规划上,要制定长期规划,明确推进步骤、组织方式、学习内容等内容,避免学习的随意性和短期性;与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注重打基础,保长远,真正推进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颜志强.提升基层村(居)党组织学习力筑牢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J].科教文汇,2010(9).
[2] 苑春喜,程桂鲁.浅谈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困难与对策[EB/OL].2010-11-15)[2011-07-15]. http://71bbs.people.com.cn/viewthread.php?tid=249326.
[3] 冯俐,陈东华.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推进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理论与当代,2010(7).
[4] 韩颖.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
[5] 岳奎.农村基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中部某省X 村为个案学习与实践 [J].学习与实践,2010(8).
(福建农林大学 耿银行 庄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