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
(第82期)
中央学建办《简报》刊发市委“经验”
3月27日,中央学建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简报》第14期专期刊发了福州市委“立足海西经济区建设生动实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做法,市委探索创新的学习创建工作模式从此走向全国。这是继“海口会议”之后,又一次向全国推介我市学习创建工作的重要成果。现予以转发,供学习实践。
立足海西经济区建设生动实践
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学习型党组织
福建省福州市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建设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学习型党组织为出发点,狠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不断拓展学习平台,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领导班子引领中实行高位推动。福州市委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明确提出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城市优势,建设推动福州跨越发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培养更多敢为、能为、有为的“三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挥党委中心组的龙头作用,把下一级党组织主要领导分层吸纳到上级中心组学习,按照“学理论、转观念、议大事、出思路、建班子”的定位,落实“每周一次调研、每月读一本书籍、每月学一个专题、每季度作一次形势报告、每年一次讲学、一次重点发言、一篇调研报告、联学一个基层党组织”等八项任务。市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在以“强素质、作表率”为主题的“月读一书”活动中,先后学习了包括中宣部、中组部推荐书目在内的30本书籍。2011年以来,市委中心组共开展16次专题集中学习,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建设更加开放新福州等重点专题,举办5批次领导干部研讨班。在市委中心组带动下,各级党委中心组纷纷出台措施,加大学习力度。长乐市委实施“学习目标加高、学习时间加倍、学习内容加量、专家辅导力量加强、学用结合力度加大”的“五加”学习法,有力提升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
在拓展学习平台中推动面上学习。一是举办“闽都大讲坛”。中心讲坛设在福州电视台,围绕党的历史、党的知识、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人文社科知识等,邀请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主讲,每周开讲一期,并在市电视台三个频道分别播放,“福州明珠网”、“福州新闻网”全时挂网播出。目前讲坛队伍已达137人,每年播出150多次。各县区和市直单位先后建起“国学大讲堂”、“新市民大讲堂”、“礼乐讲坛”和“周末讲坛”等各具特色的26个分坛;二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在各级政府网、新闻网、电视网、电信网中开辟“理论在线”网页,设置理论学习栏目,发布最新理论信息。普遍建立网上学校,不少单位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网络学习信息对接,实行网上规模化、课程化学习。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针对农村实际设置培训课程,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理论教育。建立手机理论信息频道,开设“手机报”、“手机课堂”等板块,提供最新理论动态和理论观点;三是创建地方特色传播平台。根据福州人酷爱闽剧的传统,打造“理论进闽剧”工程,把党的创新理论与《闽剧》嫁接,先后推出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发展好》、《百姓过上新小康》,反映廉政新风的《功德碑》、《国法人情》,表现伦理道德的《十劝郎》、《福寿康宁》等闽剧新曲目,使党员干部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
在坚持学以致用中培养良好学风。市委中心组坚持学习、调研、决策、落实“四位一体”学习方式,不断增强学习实效。一是着眼于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发展层次。把“海西战略”学习作为中心组必修课,纳入党校干部培训教材,组织市委中心组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邀请专家学习辅导,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经过反复学习研讨,市委先后作出《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持续推进“三个加快”,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海西经济综合实力,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海洋经济强市以及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二是着眼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跨越发展。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准确把握发展机遇,把学习课堂搬到开发区、企业和车间,搬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和知名企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生动事例,进一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全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鼓励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研发中心、创意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到“十二五”末培育形成6个千亿产业集群和15家以上百亿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9%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 ,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海西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三是着眼于改善民生,办好便民利民惠民的实事。市委中心组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坚持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和推进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 事。逐年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每年为民办20 项实事。把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向民生倾斜,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达329亿元。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统筹城乡发展,从2011年起启动第三轮“10O个新农村示范村、100个新型示范社区”“双百工程”建设,今年实现全市村村通公路、通客车,建成完善“智慧福州公众门户”,建制村宽带普及率超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