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弘扬闽都文化 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2012-10-15 15:53:34来源:福州党校学报

    摘  要:鼓楼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发祥地,也是闽都文化的主要聚集区。弘扬闽都文化,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文化消费持续提高等问题的具体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区”战略,推进闽都文化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闽都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闽都文化;鼓楼区;文化软实力 

      鼓楼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发祥地,也是闽都文化的主要聚集区。面对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一步繁荣发展闽都文化,增强省会核心城区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鼓楼区推动闽都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鼓楼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实施“文化强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闽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城区文化不断发展繁荣。

      一是大力加强闽都文化资源保护。鼓楼素有“八闽首邑”之称,早在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建都于辖区屏山南麓之冶山,史称“冶城”,福州的建城历史由此发端。2200多年悠久、灿烂的历史,给鼓楼留下了深厚的文明积淀。辖区坐拥屏山、乌山、于山和乌塔、白塔的“三山两塔”成为福州城的标志;闽王祠、文庙、林则徐故居等80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遍布其中;闽剧、评话、伬唱中的大量文艺精品流传至今;王审知、林则徐、严复、冰心、林觉民、邓拓、高士其等一大批名人英杰令人景仰。尤其是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八一七历史文化中轴线的确立,赋予鼓楼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鼓楼区还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复了鼓楼前公园、吴清源围棋馆等闽都文化阵地,在三坊七巷建设我国首家社区博物馆,该馆以“地域+传统+记忆+居民”的全新模式,让游客领略三坊七巷丰富而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1.8亿元,正在建设的中国温泉博物馆,这些场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闽都文化对外的影响力。

      二是不断推出闽都文化艺术精品。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扶持文化精品创作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充分发挥三山艺术团的龙头作用,组织一批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到基层、到企业、到社区、到广大群众中,创作出了一批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文艺作品。创作的舞蹈《古老的一首歌》,在全国群星奖中荣获金奖;创作的舞蹈《古巷悠悠》,在福建省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获得金奖,在全国第四届“四进社区”比赛中获得银奖;三山艺术团创作的《歌声坊巷间》参加省第十届音舞节比赛中获节目一等奖、创作一等奖;三山白玉兰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唐古拉风》参加省第十届音舞节获表演一等奖;三山曲艺团参加全国第三届曲艺比赛表演《海西情》获福州赛区金奖等等。

      三是开展精彩纷呈的闽都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鼓楼区十分注重培育典型,挖掘特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影响面广,辐射带动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温泉公园激情广场大家唱全国首创、闽都乡学讲习所全省首创、南后街元宵灯会列入全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月一台戏,走进美的小区,社区读报会、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  特色明显的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城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持续五年举办了南后街元宵灯会,举办“感受传统端午”、“九九登高节”等丰富多彩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同时,闽都民俗民间文化活动蓬勃兴起,如寿山石雕、木雕艺坊、根艺天地、剪纸艺术、漆画艺苑、软木画廊、手制花灯、插花扎纸、装裱老铺、纸伞艺坊、角梳制作、古旧书肆、字画拍卖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闽都文化的表现形式,更体现了闽都文化的独特内涵。

      四是积极推进闽都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鼓楼区委、区政府提出并实施了“文化强区”战略,坚持把文化创意产业摆上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海峡西岸首善之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闽都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力发展以国家级动画产业为基地的动漫游戏产业,成功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动漫节,扩大了动漫游戏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同时,还进一步挖掘闽都文化底蕴,对极具地方特色、且具有文化历史、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给予政策扶持,实行产业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让这些项目脱胎换骨、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也造就了本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二、提升省会城市核心城区文化软实力的对策与措施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近几年的发展,鼓楼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闽都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核心城区文化软实力在改革创新中得到不断提升。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省会城市核心城区文化的发展:一是在核心城区的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深,打造具有闽都特色的文化家园办法还不够多,形式还不够多样;二是文化活动的普及面还不够广,形式的创新还不够鲜活,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发挥的还不够充分;三是文化宣传的途径还不够广,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内涵、闽都文化的研究领域、文化网络平台的打造以及文化营销的传播途径等领域的发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四是文化产业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大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还不多,文化产业发展的经费还不足,如何推动海峡影视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的办法还不够多。五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人才知识结构还不够合理,特别是懂业务、会管理,又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偏少;文艺创作和基层文化站专业人才偏少,后备力量不足。

      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鼓楼区依据省、市对如何推动闽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作出的明确部署,从“科学为民、文化惠民、产业富民”三个方面,着力提升省会核心城区文化软实力。

      科学为民,关键在于坚定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凝聚推动发展的思想共识,加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塑造文化精神家园,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一要深入开展以理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宣传。紧紧围绕“文化兴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重要的文化理论成果,通过区委中心组学习,定期安排集中学习,邀请中央或省、市专家教授前来授课;继续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文化强区”建设作为全区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推动鼓楼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中。继续打造每周学习会、文化论坛、社区市民学校等学习阵地,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通过理论武装阵地,扩大核心城区文化建设宣传成果。二要切实加强先进文化的普及宣传。继续推动先进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依托刚刚创新改版的《三坊七巷—鼓楼宣传思想》双月期刊,搭建文化宣传、研究、交流、活动平台,及时刊载党的最新理论和文化成果,解读党的重大方针政策。通过开展基层面对面的文化宣讲和形式多样文化活动,有效解决内容单一、对象单一、方法单向、部门单干等问题,切实提升文化宣传实效。三要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健全和完善舆情民意的分析、研判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着力打造群众文化需求的精神家园。

      文化惠民,核心在于坚持民生导向的文化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精品与普及同步,高雅与通俗兼顾,不断寻求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服务供给的契合点,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参与、全受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辖区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形成区级综合性、街道公共性、社区保障性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局面。加快启动温泉博物馆项目建设,发挥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完成文化中心大楼的外观景观改造,重新整合文化中心大楼和小剧场,完善设备、扩展功能,充分发挥文化馆引领全区文化活动的作用。把建设社区主题文化广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支持社区会址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实现每个社区都有活动中心。充分挖掘区域内文化资源,特别是省、市级文化资源和学校、企业文化设施的开放利用,加快推进公园、游泳馆、学校文化体育场馆等免费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地使文化投入和文化设施发挥实效。二要深化文化活动开展。坚持精品与普及同步,高雅与通俗兼顾,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每个市民都能方便地参与文化活动,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围绕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充分发挥辖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乌石山花会摄影作品展、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举办南后街元宵灯会、闽都乡学民俗讲座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展示鼓楼传统文化,打响闽都文化名片;广泛发展群众文化,围绕区委提出“每节必活动”的要求,精心组织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贴近群众、导向性强的文体活动。三要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坚持公共文化向弱势群体倾斜,引导普通市民和广大未成年人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熏陶。加强与辖区艺术院校、文艺院团等单位合作,推动更多文艺人才深入社区包片包点,和基层文艺骨干同台演出、相互交流。加强日常文化管理,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扫黄打非”、娱乐场所经营整治等专项行动。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社会监督员制度,定期召开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媒体座谈会,营造良好管理执法环境和社会监督氛围。

      产业富民,重点在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构筑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一要加快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发挥核心项目品牌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倍增,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开展文化绩效考评。继续推进温泉博物馆项目招商,推进博物馆布展工作,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为福州市重要文化设施和标志性景观建筑。进一步推动辖区内河旅游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内河整治及周边环境改造,布置休闲性商业设施和休憩设施,策划内河旅游宣传、文化论坛及节庆活动,增加内河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内河休闲文化游。配合省文化厅和市委、市政府推进白马路文化创意一条街项目组织实施,提升核心城区文化品位。二要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力度推进“芍园壹号”文化创意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支持发展优势特色创意产业,充分利用“芍园壹号”文化创意园的聚集效应,提出园区“北拓”规划,积极引导企业盘活旧厂房,适时拓展“芍园N号”,吸引更多知名文化创意企业落户园区。推动东方漆空间二期建设,打造集传统漆艺开发利用、收藏、展演、教育、传播、销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深化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对接,举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建设产学合作基地,构建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三要推动海峡影视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辖区文化产业资源,与海峡世纪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在原福建电影制片厂厂区原有建筑和设施的基础上改造、开发,因势利导谋划发展,推进海峡影视文化创意园区的正式运营。推动影视项目投融资方式创新,构建海峡两岸影视创作交流合作基地,打造我省第一个专业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海峡两岸著名的影视创意企业和人才入驻园区设立运营机构或工作室,使其成为独具海峡特色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宣传部  黄良平)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