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这样讲才能入脑入心
——读《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有感
近日,我认真阅读了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一书。从书名来看,“理性看,齐心办”既是一种客观的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理性看”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冷静分析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而“齐心办”则强调每个个体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共同参与、推动、监督这些问题的解决落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正面宣传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该书勇于直面社会热点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剖事析理,达到了“让群众爱听爱看”的良好效果。
首先,理论要直面现实热点问题,敢于讲真话。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多的新问题、新难题、选择题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特别解决措施和办法说的更细致、更深刻些,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广大群众明辨是非、理性对待、齐心解决。该书有针对性地围绕“怎么保障”“怎么改革”“怎么扭转”“怎么监管”“怎么提高”“怎么破解”“怎么治理”“怎么杜绝”“怎么改进”等九个“怎么办”问题,着眼群众视角、直面社会现实,着眼群众利益、谋划民生幸福,充分表达了广大群众的理论诉求和现实期盼。把这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从理论层面讲明白、说清楚了,群众就会少一些困惑和疑虑,多一份理性和齐心。该书是理论工作者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生动写照。
其次,理论要真正解疑释惑,多讲点辩证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该书中有九个问题,想要回答清楚并不容易。而它之所以具有说服力,就在于它不是武断地做出结论,而是以“思想的力量”、透彻的理论分析做到“以理服人”,处处体现着辩证法的智慧和力量。首先,它坚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该书从自然、历史等客观条件,从国内、国际背景等多个角度,辩证客观地分析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成因,入情入理、令人信服。其次,它注重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既指出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又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既指出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又说明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立竿见影;既使读者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又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第三,理论要站稳群众立场,讲群众的语言。文风问题不单纯是文字表达问题,而是党风、政风、工作作风问题。语言是沟通理论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说假话、讲大话、道空话,只会让理论远离群众。该书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在以通俗方式阐述深刻道理、以生动语言表达群众心声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譬如,该书使用“火箭提拔”“拼爹”“萝卜招聘”这样来自群众的生动形象语言鞭挞用人不公的问题。在讲解怎么扭转环境恶化问题时,讲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这些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与社会每个成员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大家的问题,需要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此外,该书在编排上也颇具新意。如,每个问题的小标题言简意赅、生动贴切,如“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扣紧‘舌尖上的安全阀’”、“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等,引人入胜;精心编排的100余幅图表与内容有机结合、彼此映衬,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每一个专题都设计有网友网言、专家评说、政策传真、权威声音等栏目,便于广大读者拓展阅读、自主学习。(中共台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