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为市民免费提供二百五十六项文化活动
常州“文化100”,让市民乐起来
一座城市最好的风景,就是文化的绚丽绽放。
在江苏常州,连续两个金秋,这座古老城市的激情与活力,被“文化100”点燃,成为常州市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由常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联合主办,常州日报、常州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文化100”,彰显着常州市独特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人们被这座城市浓郁而独特的文化气质所感染与吸引。
“文化100”——
让文化民生舞起来
近年来,常州市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式获批,中国大运河常州段成为常州第一个世界遗产;“道德讲堂”蜚声全国;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全面推进,居民综合阅读率位列全省第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文化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文化走出去”迈出新步伐;在中国文化城市100强中,常州名列第二十二位……
常州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立足全市文化发展新阶段、新形势,坚持把“文化民生”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凝聚百分努力,呈现百分精彩,追求百分满意,“文化100”不仅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年度重点工程。
2014年金秋,“文化100”首度亮相就轰动全城,吸引百万市民踊跃参与。2015年的“文化100”,规模更大、层次更高、门类更全、参与人数更多。向市民提供的256项文化活动和服务,涵盖摄影、书法、戏曲、舞蹈、杂技、民乐、滑稽戏、儿童剧、收藏等20多个门类,所有活动一律免费开放,在常州乃至在周边城市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被誉为文化民生“常州现象”。
“文化100”——
让群众文化火起来
“文化100”这场盛宴,其实就是一场开放式的自助餐,让每个市民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主办方的初衷就是要把“文化100”办成“幸福100”“快乐100”。
敦煌艺术来常州展出,是敦煌展览史上第一次走进国内地级市,两个月的观展人数突破30万。
2013年,市文广新局推出人才培养“五大计划”,即拔尖人才引凤计划、名家大师引领计划、骨干人才圆梦计划、青年人才发现计划和老艺术家暖心计划。作为“五大计划”重要抓手,“名师带高徒”活动先后让21位优秀青年人才与国家级、省级名家大师和市级导师结对。
人才培养计划,不仅出人出戏,更出精品力作。近3年来,常州市实现年年收获国家级大奖的历史性突破。电视剧《青果巷》、儿童剧《留守小孩》等12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舞蹈《香脆萝卜干》和小品《救》两部作品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中篇弹词《江南第一燕》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金坛故事《茅山兵魂》和溧阳民间傩舞《跳幡神》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文化100”,热在基层,更热在群众。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让“文化100”迸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无穷魅力。
在“文化100”舞台上,全市100多个民办文化团体竞显风采。“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形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同。
“文化100”——
让文化常州立起来
为了让市民看懂敦煌,让敦煌艺术在常州生根,市博物馆力邀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院长王旭东专程来常州,给市民讲述敦煌的故事,让敦煌变得更生动、更饱满。
“掌声只有一次,而兴趣的培育却可以赢得永久的观众。”市民群众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主动参与“创造”文化,正在逐步成为“文化常州”的建设主体和享受主体。
“懂一门艺术是挺幸福的事儿。”应常州图书馆邀请,著名音乐指挥家滕矢初来到常州大剧院举行《音乐与人生》报告会。“文学艺术对于一个人的精神保养最重要。”
市文化馆先后开办了“常州吟诵研习班”“常州吟诵传习所”,着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常州吟诵”传人。
费孝通说过:“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文化100”为市民搭建了一个释放激情、传承文化的大舞台。市民在拥抱这份幸福感的同时,也会更加眷恋脚下这块大地。有了这份眷恋,他们能不为这块乡土释放出更多的潜能吗?